一
人才强校,这既是世界大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是我校百余年发展兴衰的重要结论。
据校史记载,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于1896年建校时,效法的是西方先进国家的大学模式,教师多为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或从学有专长、留学归国的中国人中高薪聘请。1896-1900年间,7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外籍教师中,多为英国人、德国人。
1912年,我校开始有了第一位中国籍教授——罗忠忱先生,后来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教授为主的强大师资队伍。著名的“五老”(罗忠忱、伍镜湖、李斐英、顾宜孙、黄寿恒教授)是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由于这样一批名师执教于我校,因而有了茅以升、林同炎等等大批杰出毕业生兴我中华,光耀交大。
至抗战时期,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我校也频繁迁徙,但却弦歌不辍,在抗日烽火中走出14位院士,涌现出一大批栋梁人才,保持着名牌大学的地位,也是端赖一支名师队伍。例如我校在贵州平越办学时,除茅以升先生和“五老”外,还有不少风华正茂的良师,著名的“四少”(罗河、朱泰信、许元启、李汶)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至今尚被人津津乐道。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老交大的历史告诉我们,优秀的师资队伍始终是学校兴旺发达的关键。
二
时光永不停息。星转斗移间,西南交通大学跨入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如果说,昔日辉煌的秘诀在于拥有一批风骨节操、学问人品均属上乘的大师学者,那么,汇聚天下英才、提高教师学术水平,乃是新时期交大振兴的不二法门。学校确立的人才强校主战略,无疑是今日交大前进和发展的宏图大略。
当然,世事变幻,客观地说,由于现实情况的巨大不同,如今治理学校、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难度,较之唐院时代也要大得多。
据校史记载,1905年,我校在唐山复校时,校园面积为192.85亩,后来扩展到230多亩;招生规模也较小,比如1943年招生为225人(我校解放前最高招生规模),1945年招生113人,1947年招生118人。新中国成立后,唐山校园的面积扩大到600余亩,后不断扩大到940亩;招生人数也不断增加,1951年招收新生465人,在校生人数达到1154人。1956年,我校招生人数首次超过1000人。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校11个专业共录取新生521人;1978年,我校本科19个专业录取新生814名。到1985年,在校本科生达到3827人,超过文革前1962年历史最高水平的3723人。1999年,国家实施高校扩招政策,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如今,我校无论是校园面积还是师生规模等各个方面,与当年相比都不啻天壤之别。这也意味着,办学和管理显然比当年要复杂得多。
惟其如此,更需要抓住人才强校主战略这一关键。同时,对于我校这样一所“一校两地三校区”、师生规模数万人的高等学府而言,办学中的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也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做好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学校发展后继有人,英才辈出。与此同时,还有管理队伍的优化问题,等等。这些都与办学资源的配置、运行机制的调整密切相关。
三
我校在人才强校主战略之下,还提出了“工科登峰,理科强基,文科跨越,生命振兴”。发展高水平文科,成为学校的又一战略部署。
作为一所工科大学,我校的文科基础是相对薄弱的。据校史记载,在山海关办学时期,我校设置的文科课程只有中文(包括散文、伦理)。在唐山办学时代也是如此,当然,那时聘请过一些优秀的国文老师,如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但总体上看只是工科人才培养中的辅助而已。
新中国成立后,我校文科缺位的情况很长时间内并未改变。据笔者所知,我校1951年成立马列教研室,到改革开放之后的1984年在其基础上成立社会科学系,主要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1978年招收马列主义师资班,1987年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1981年4月,我校成立管理工程教研室,1984年9月,成立管理工程系并于当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1985年,学校又成立了外语系。这是我校发展大文科的前奏和最早的家底。20世纪90年代,国家提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识之士开始反思1952年学习苏联进行院系调整的得失,探寻大学发展规律。单一的工科大学被称为“泥足巨人”,在工科大学发展文科乃至医科,成为时代的潮流。就我校而言,较大规模的发展文科,是在进入21世纪后十多年的时间。
回顾历史,即知道我校文科发展时间尚短,积累很不够,所以,学校提出“文科跨越”,要加强文科发展,这的确是一种远见卓识。
在我校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中,学院是中坚力量。学院兴,则学校兴。学院兴旺的关键在于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教师;“文科跨越”,其关键也在于人才。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
人才的来源,大体上有两种渠道,一是“外部引进”,即学院要在学校政策的支持下,千方百计引进学科带头人等高端人才、领军人物;二是“内部培养”,就是要下力气加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创造各种条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形成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骨干队伍,进而带动学院的整体发展和跨越。
总之,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这不仅仅是学校层面的战略构想,也是包括文科学院在内各学院的重要使命!
个人简介:
刘占祥,博士,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专家,四川省委宣讲团成员和成都市委宣讲团成员、四川省伦理学会理事,西南交通大学师资工作委员会委员,政治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学位分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