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人才强校主战略系列访谈】陈维荣:关于人才强校主战略的几点思考

2014年09月12日 10:44 作者:陈柳利  来源:  编辑:

自从学校明确提出人才强校主战略并召开人才强校主战略工作推进大会以来,全校上下统一了对人才强校主战略的认识,积极制定人才强校主战略的发展规划、探索培养引进人才的思路、落实发挥人才作用的措施,人才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学校要升位、学院要发展、学科要进步,没有人才,尤其没有领军人才,是不可能,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一个学院,具体应如何制定人才规划、如何发挥人才作用,各学院有各学院的实际,各学院有各学院的办法。在此,仅结合电气工程学院目前人才、学科的实际情况,就人才战略提出几点思考。

1、学院领军人才缺乏、青年才俊需尽快成长

目前,电气学院共有教职工224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其中双聘1名)、长江2名、杰青3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2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8名、詹天佑成就奖获得者3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名,以及四川省百人计划4名、四川省突贡专家5名、四川省杰青获得者5名、四川省教学名师2名,教授37名、副教授68名。虽然电气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与学院目前的学科地位是不相符的,更与学院的学科发展要求相距较大。学院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8,“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电气工程”及“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均为省一级重点学科。但目前“电气工程”学科带头人钱清泉院士已近资深,急需继承人;学院杰青、长江太少,如要实现“电气工程”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缺乏中青年领军人才;“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虽然通过了上一轮的评估,但同样严重缺乏学术带头人;学院“青年千人”还未突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远远不够;等等。这些人才困境,正是电气学院目前人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2、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科学评价人才

关于什么是人才?什么是领军人才?这是需要我们统一认识、以便更好做好人才工作。至于什么是人才,根据百度百科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并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我非常赞同这个定义。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每一位劳动者都在为社会做贡献,但并不是每一位劳动者都是人才,只有那些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其劳动具有创造性、能力和素质都较高的劳动者,才可称为人才。可见,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但不是人人都是人才,这是有区别的。何谓领军人才,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顾名思义,我们可以理解为:所谓的领军人才,就是在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向,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可以带领一个团队在该领域、该专业或该方向取得更多成绩的人才。实际上,我们有时所谓的人才,被狭义地理解成了领军人才。所以,我们需要科学的定义人才,并科学的评价人才。

3、正确处理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的关系

要改变学院目前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缺乏的现状,学院必须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双管齐下,通过“引、育、逼”,全面推进人才强院战略。这里有一个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关系的认识问题。应该说,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都是人才,各有优势,都是学院发展必须的人才。对于引进人才,虽然可能暂时对行业背景不太熟悉,但他们不仅具有学缘的优势和较好的研究基础,尤其是海外引进的人才,由于具有良好的海外背景,这对于学科的发展、学术的进步以及学院的国际化工作均有重要意义,并且作为人才,可以直接引进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对于行业特色鲜明的学院或专业,本土人才可能更了解行业特色,更熟悉研究对象,长期的行业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行业专家的认可,对行业的贡献较大,相应的对学院的发展、学科的进步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引进人才,同时也要重视本土人才。当然,在关于人才的引进工作方面,也需要我们改变观念,统一认识,尤其是引进人才在引进到校之前,可能在国外已有较好的科研条件和较好的待遇,我们需要用较好的优惠条件来吸引并留住这些人才。这会与本土人才的待遇产生一定的落差。这就特别需要我们对引进的真正人才,要用开放、包容、欢迎的心态,做好服务工作,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让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共同发挥人才的真正作用。

4、做好学院的人才规划,发挥人才作用

学院在确定了人才强院主战略后,认真分析了学院人才队伍的现状,结合学院的学科发展规划,正在科学制定学院的人才建设规划。针对学院目前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学院将着重做好领军人才和青年才俊的引进、培养工作:一是要做好规划,二是要制定措施,三是要落实到人。

具体解释以下几点:

(1)做好院士后备人选的培育工作。考虑到电气学科目前带头人钱清泉院士已近资深,学科急需新的领军人物。学院已有意识地培育院士后备人选1名,目前已具备相当的实力和良好的口碑;

(2)努力实现青年千人的突破。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千人计划入选者,尤其是青年千人,是学院领军人才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学院虽有一位千人,且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远不够,学院计划加大引进千人的力度,尤其要实现青年千人的突破。目前已有目标人选,正在积极引进之中;

(3)加大杰青、长江的培养和申报。学院目前有仅有3位杰青,其中2位引进、1位自己培养,青年领军人才缺乏。电气工程学院长期以来以应用研究为主,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突出,但基础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这也影响到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快速成长。为此,学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大力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已有一批青年人才,尤其是近年引进或培养的青年才俊,已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成绩,多人已具备申报的实力。因此,学院将加大培养和申报的力度,力争有新的突破;

(4)加大对青年老师的培养。学院将以学校人才强校主战略的实施为契机,把好青年老师的引进及留校的入口关,继续加大对青年老师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学院的青年老师发展基金及科技奖励政策,同时也要加大对青年老师的考核力度,以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等为调节手段,引导、鼓励青年老师从事基础研究,促进青年老师的快速成长。目前,学院将重点加大对几位具有优青申报实力的青年博士的培养。

总之,学院要发展,关键在人才。学院将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强校主战略,结合学院发展实际,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努力使学院的人才建设工作上一新台阶。

个人简介:

陈维荣,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新能源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教学名师、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铁道学会电气化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电子学会电子测量与仪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一直从事工业远程监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智能图像监控、智能信息处理、群体优化算法、燃料电池(氢能源)技术及其应用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先后主持、主研国家、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四十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主持或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铁道部科技计划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工程项目40多项,在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Electrical Power System Research、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SCI、EI收录近100篇,参编教材2部。

主持、主研教改项目多项,获2009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是“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级教学团队骨干教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骨干教师、“远动监控技术”国家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

上一条:校党委书记顾利亚、校长徐飞在迎新点与新生、家长“拉家常”:“孩子交给我们,请您放心!”
下一条:【教育部网站】西南交通大学积极构建一体化宣传工作大格局

关闭

西南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