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故事

师心似水,润物无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五位教授的捐赠故事

2024年05月14日 10:00 作者:  来源:  编辑:陈柳利

本期,教育基金会特别推出“捐赠人系列访谈”。此次访谈共邀请了西南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五位老师。

今天我们将把镜头瞄准这些情系教育事业发展的老朋友,请他们为大家讲述自己与“师益环境奖学金”和“刘丹奖学金”的故事,传递属于他们的公益初心。

编者按

2017年6月,退休教师黄儒钦教授联系学院,倡议设立环境工程专业专项奖学金,并提出将自己主编的《水力学教程》和《环境科学基础》两本教材所获稿酬,全部捐入该奖学金。这一倡议得到了学院及老师的支持,环境系欧阳峰教授、刘丹教授、张建强教授、杨敏副教授积极响应黄儒钦教授倡议,共同捐赠设立奖学金,将其命名为“师益环境奖学金”,用于奖励学院品学兼优的学子。

2023年11月的一个初冬,我们有幸采访了各位老师。

下面,我们将分别讲述“师益环境奖学金”与“刘丹奖学金”的故事。

“师益环境奖学金”

初次见到黄儒钦教授,你很难相信他已是耄耋之年。因为他不仅面色红润、步履轻盈,说起话来也是中气十足。一提及曾经的从教经历和捐资设立奖学金的初衷,黄教授便有说不完的话。谈吐间展现了他对于教学事业真挚的情感。刘丹教授、欧阳峰教授、张建强教授、杨敏副教授在他的影响下,也纷纷打开了话匣子,他们深情回忆起了过去的从教生涯,他们谈起以往培养的学生以及现在获得的优异成绩,倍感荣耀和自豪。他们有的仍然坚守在岗位上,有的已经退休,但是他们都希望能够继续为学院、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贡献。跟随着各位老师的深情叙述,学院的发展历史和奖学金的设立过程也逐渐交织成一幅生动画卷,慢慢铺陈眼前。

“7、80年代环境工程学科在我们学校才刚刚起步,我当时去给时任校长孙翔汇报学科建设工作,他欣然同意,并特意提到了一点希望,就是高起点。他主张先建立环境工程硕士点招收研究生,然后等条件成熟后再建立环境工程专业,招生本科生。我是1958年留校任教,1997年退休,期间逐步见证了环境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对学院和环境学科有着深厚的感情。”黄教授对学院感情很深,他回忆起学科初创时的情景,感慨万千。

“2017年我写了一个关于设立环境工程专业专项奖学金的倡议书,我提到将自己主编的《水力学教程》和《环境科学基础》两本教材所获稿酬全部捐入奖学金。我记得我先把它交到学院时任办公室主任蔡红波老师那里,他看后十分支持,对我鼓励很大。”提及最初的捐赠倡议,黄老师的语气缓慢柔和,流露出岁月打磨后的从容与淡然。随后,他语气突然高昂了起来,眼睛里面也流露出兴奋的光芒,他说:“很快,这一倡议也得到了学院多位老师的支持,像环境系欧阳峰教授、刘丹教授、张建强教授、杨敏副教授积极响应了建议,每位老师各捐1万元, 组成了启动资金。黄教授边说边望向其他几位老师,眼神里面满是感谢。黄教授作为召集人见证了基金成立的时刻,与众多热心于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其他老师们一起,在学校发展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刘丹教授告诉我们,他当时听到黄教授这个捐赠倡议时,内心非常感动。他深情地说,“黄儒钦教授饱含对学校、对教育和对青年优秀学子的无限深情,不忘教育初心,影响和感召了一大批人。”欧阳峰教授、张建强教授、杨敏副教授对刘丹教授的话表示深深赞同。

听黄教授讲,“师益环境奖学金”最初有两个寓意,一个是良师益友之义,一个是教师公益行动的意思。以此命名奖学金冀望教师对莘莘学子传递正能量,注入新动力。如今“师益环境奖学金”承载着环境学科数位教授“促进学科发展,激励学生成长”的美好心愿,已经惠泽30余位品学兼优的环境学子,为环境学科的发展培养众多可用之才。我们坚信,在各位教授的期望下,“师益环境奖学金”一定能够持续激励学子们脚踏实地、潜心学习、练就本领、回报社会。

“刘丹奖学金”

学院另一个奖学金项目是“刘丹奖学金”,这是以刘丹教授命名的奖学金。谈及刘丹奖学金的故事,刘丹教授娓娓道来。他微笑地告诉我们,这个奖学金是学生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设立的。“当年我退了休,学生们也是出于促进学科发展的考虑,做出了这样一个举动。”刘丹教授音量不高,但清晰、柔和、流畅。“准确地说,我是后来和学生们一起新年聚会时偶然得知的。”得知学生们的善举,刘教授非常感动,也很感慨。

“虽然是以我的名义设立这个奖学金,但是相当部分资金都是来源于学生,是他们自筹的。”谈及当年,刘丹教授仍难掩内心激动,用他的话讲,这个奖学金的设立对学生培养和学科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去年,我们的学生又筹集了一部分资金充实到里面去,现在就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制度,比如每隔五年,由学生们,当然也包括我对这个资金进行注资,以后呢我们想把这个规模到100万元。”说到这项奖学金未来的发展愿景,刘丹教授语气温和而坚定,“学生自发筹资设立奖学金初衷是为了支持学院品学兼优的学子顺利完成学业,现今,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是对这个奖学金设立的最好反馈。”其他老师也纷纷接过刘丹教授的话,不断讲述着他们与学生们的温馨往事。我们从他们的话语中听到的更多是老师们深情的爱校情怀以及对他们教育事业和青年学生的关爱。这像春日暖阳一般温暖。正如他们所言,“求学路上孩子们是否有经济困难,是老师们牵挂的事情。”正是因为老师和学生们的这种感情纽带,让师生之情绵延不绝。

校友和母校的天然情感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校友和母校的这种天然的感情时,老师们纷纷就这一话题展开谈论,仿佛当年师生之间的暖心互动就发生在昨天。“我们的校友,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心系学校发展,心系学科发展。每一年,都会有学生回来看望老师,不管毕业多久,他们都还清晰地记得母院老师们课堂上精彩的讲解和语重心长的教诲。”学院副院长龚教授自豪地说:“每年的重要节日,尤其是教师节,学生们都要赶回来看看老师们。”

“这一点我非常有感触。”接着龚教授的话,刘教授继续说“我们的很多学生都已经在领导岗位了,他们成长成才,也在尽力地反哺母校、反哺学弟学妹。尤其是在求职就业上,给予了学弟学妹非常多的建议和帮助。其实我们最初设立这个奖学金的关注点,不仅是希望学生学有所成,还希望这些孩子们毕业后能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回馈社会。”

在采访过程中,刘丹教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只要这些奖学金获得者们能够在品德和学业方面不断进取,毕业后能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回馈社会,作为资助者的他们就很知足了。最后,各位老师们还重点围绕这两项奖学金的规模扩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谋对奖学金未来发展前景。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老师们情系教育、助学兴教的优良传统,看到了用情怀和责任浇筑的高尚品格。相信在他们的感召和影响下,一定会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助学兴教的高尚事业中来。

采访接近尾声,我们和五位教授告别。冬季的校园寒风凛冽,但老师们亲切和蔼的形象和热爱学生的一片真心却温暖着我们每个人。


下一条:与刘学信对话,共忆交大百年校庆捐赠往事

关闭

西南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微信公众号